【靜思妙蓮華】 法華經 藥王菩薩本事品 - 破諸魔賊 佛共守護 - 第1868集 20250207
- Видео
- О видео
- Скачать
- Поделиться
【靜思妙蓮華】 法華經 藥王菩薩本事品 - 破諸魔賊 佛共守護 - 第1868集 20250207
580 | 4 час. назад | 70 - 0
❤️觀看溫馨提醒:
1.取消英文字幕,請按一下「設定」(螺絲帽)圖示 ,點選「字幕」 → 關閉。
2.中英字幕版,請進入大愛電視官網該影片下方之「下載」點入觀看。
3.若您需要搜尋本節目特定集數,請輸入:品名+集數
00:00 破諸魔賊 佛共守護
00:51⊙「如來聖道所托,恆古長夜之間,菩薩悲憫眾生,業力牽絆迷思。悲心柔懷情切,入群扶眾牽引,向正道法精進,大道平坦正行。」
用心啊,用心來體會。「如來聖道所托,恆古長夜之間」,我們要用很感恩的心,佛陀,如來出現人間,一生投入了人間,為了一大事來教導眾生,人人要有這樣的思想、方向。這個思想就是利益人間,這個方向是我們要精進,所以一大事因緣在人間。
人間總是自然法則,父母所生的身體,總是也會這樣過去,這種人間法則,即使佛也是隨法則,壽命八十,之前他就付託,付託聖道。從佛陀覺悟,人間這一大事,為了要來人間,開、示、悟、入佛的知見,佛陀用心來開示,只一個盼望:眾生受教知見,佛知、佛見。
佛陀啟悟來教育我們,我們受教之後,要隨著佛陀教育的方法去行,去了解天地、宇宙萬物的真理,自然法則我們要很清楚,就是要學,方向正確,路分明,我們按照這條道路去走就沒有偏差。道理千古不變,我們眾生若能以佛教化,隨道而行,心地風光都一樣。
所以我們要知道「如來聖道所托」,已經開好這條路,路開好了,境界鋪好了,只要我們用心維修,邊修邊向前走,這條道遙遠,不必再讓你們回頭,你向前維修下去,後面又有人跟著前面在維修,他後面也是跟著這樣修過來。《法華經》就是這樣,這條道路這麼開闊、這麼遠,而且沿途的境界都已經鋪排好了,也開發清楚了,只要我們用心,心地風光同一樣,還是照這樣走下去。
我們帶好,後面跟好,我們跟著前面的菩薩芳蹤,我們留著後面,讓後面跟著我們的典範向前前進。若這樣,如來所託的聖道,我們「恆古長夜之間」,不論漫漫的、長長的長夜,只要有前面在走,就有足跡,就有燈光,跟好不怕路暗,總是向前走。
菩薩他的悲憫眾生,就是來人間;眾生的心迷暗,很迷,迷茫。菩薩不忍心眾生苦啊!我們要用方便法,及時將他引導、帶路,帶他們能走上安全的路,告訴他們真正的佛道還那麼遠要走,大家挺起胸來,方向對準,向前前進,這就是菩薩來引度眾生,悲憫,循循善誘眾生的方向。
所以眾生這個業力牽絆著,眾生就是迷思,已經迷失了他的思想方向,所以我們才得要不斷地「牽教」,不斷地呼喚,要讓他走對路。我們既然要去引導人的人,我們前面若沒有跟好,後面若跟不上,要怎麼辦?腳步偏差,時間錯會掉了,這辛苦度化的眾生,他就又再接不上,迷失了他的方向。所以度人的人要很用心,時間不能錯過、方向不能偏差、距離不能將它放遠了。
所以前面要跟,我們還要再跟,因為我們還是凡夫,需要上求,我們需要下化,要牽引。上求下化,叫做菩薩,覺有情者。
雖然叫做菩薩,他就是還未到達佛的境界,所以我們還得要上求來覺悟,我們若懈怠了,向上,法沒有再繼續求,我們要帶人,那就太重了。因為上面我們沒有再繼續求法,就像一條繩子,我們已經那條繩子讓它斷掉,上面沒人拉,下面我們無法拉人,靠著攀爬,這會很吃力。所以說起來,我們要殷勤精進,為了要度眾生,一定要殷勤精進。
所以「悲心柔懷情切」,覺有情菩薩就是有這分的悲心,就是不忍眾生苦,所以還留著與世間有情,所以不求自己解脫,總是要留情在後面,才有辦法又再引度他人。但是他要覺悟,要向上不斷求精進,所以叫做「覺有情」,而覺有情的人,他就要悲心,這個慈悲的心,「人傷我痛,人苦我悲」,不忍眾生受苦難,所以他要有這分柔懷情切,要很溫柔,體諒眾生的苦,這分的情很悲切,所以不忍心不度。
所以他就要「入群扶眾牽引」,他就要入群,所以要去好好輔導眾生,慢慢地牽引他們,陪伴眾生在這種堪忍的世間。這是菩薩的慈悲,他還是仍在這個堪忍的世界,娑婆世界來度、來教化。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他的慈悲,選擇娑婆堪忍的世界,還有這樣發心的菩薩,陪伴釋迦佛在人間度化。
所以我們要用很感恩心,感恩釋迦牟尼佛、諸菩薩在人間,所以他們入群來輔導眾生,來牽引我們,而我們就要有這個使命,我們也要學入菩薩群,我們也要向正道法精進。沒有力量救不到人,還是自己要好好努力。所以「大道平坦」,我們都走在這個正道行中,不可放鬆腳步、停歇下來,我們要不斷精進,但是莫忘度眾生,我們還是一樣要度眾生,眾生苦啊,苦難偏多。
就像現在(2020年),真的是嘆慨在全世界,全球現在的苦難真的是偏多。看看,疫情已經一段(時間)了,很可怕傳染病,實在發生得這樣來勢洶洶,人的往生無法買到棺木,那就是用紙,釘紙板去做成棺木,又沒辦法再用屍袋,這樣一袋一袋、一個一個這樣疊起來,找不到地方可以埋葬。那段時間,真的是讓人看到怵目驚心,在媒體就看到這樣的畫面,實在很苦,尤其是親人往生,至親的人無法接近,最後的一面都沒辦法看,無法可送,儀式都不必說了。這波大家很惶恐。
所以這種人無常,生命在呼吸間,在這種瘟疫發生,又是看到大自然四大不調,印尼因為氣候很熱,形成了那個火災,山一直一直燒,(西納彭)火山又爆發。這實在是,讓他們大家還是很慌亂,心,大家還是很擔憂。這就是世間。美國也是一樣,洛杉磯火災,又有水災,所以天下災情也是很多,無法一一說,去了解眾生多少,多少人在受苦難。
所以我們要「悲心柔懷情切」。菩薩,菩薩心要是這樣,要如何幫助?如何救濟呢?慈善機構開始了,慈善單位開始就是要這樣,看到哪裡有災難,開始哪裡就是準備要啟程,或者是關懷,也是很忙碌。所以要入群,看看哪一個地方有因緣能夠前後付出,趕快及時救災難。救人真的很多事情要做,辛苦事多。
「苦既拔已,復為說法」,還要向他們說法,像印尼(慈濟)一樣,菲律賓、馬來西亞,這疫情這樣一直一直在進行(援助)中。進行過程中,還是用「靜思語」,還有能夠的話他們就是盡量,如何讓他們能夠接觸到,也好好向素食,愛護生命,懂得齋戒,他們盡量有辦法接觸的範圍內,救災同時也要救心,提倡齋戒,呼籲素食。
素食不是宗教所要求的素食,是真正要如何保護人人身體健康,不要去與動物那個細菌或者是病毒,去與牠交結到,這樣食物鏈來引給人,才不會人吃了動物,發病,感染給人,這是很可怕。所以人也有那個勇氣,將欲,口欲斷掉,五穀雜糧能夠健康身體。人有人的世界的健康,動物有動物生命的權利,不受凶殺;而人不要去侵犯到動物的世界,人有人平安健康,沒有病痛,免於瘟疫的機會。
所以人若懂得覺悟,向正道法來精進,自然「大道平坦正行」。這就是《法華經》中也要教育,過去的教育有含著這些文字的意義在教我們,現在也是同樣如此,希望我們人的心要正向、正道法,這是每一天方向要進步,所以我們要受持、讀誦。前面的經文就是這樣,我們來看看前面的經文,「受持、讀誦、思惟是經、為他人說」。
23:11⊙「受持、讀誦、思惟是經、為他人說,所得福德無量無邊,火不能焚,水不能漂,汝之功德,千佛共說不能令盡。」《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》
我們要好好來讀誦這部經,我們才能夠正方向,沒有偏差,條條是道,但是回歸入法華。所以「為他人說,所得福德無量無邊」,我們一方面自己修行,一方面顧別人方向不可偏差,這樣真的是功德。「功」就是下功夫,向前走得準確;「德」就是我們路有準確了,向後面照顧,這就是德。
所以福德,造福的德,能夠顧人就是福。向前前進沒有偏差,這條路我們很熟,這就是得,得就是德,得到這條路的方向正確,這是我們所得到。所得到道理、教法我們清楚,是我們所得到。就像這條路我們很熟,我們還能夠引導別人走,同樣的道理。所以「福德無量無邊」,我們能夠引導很多人,結很多的好緣,所以「福德無量無邊」。
所以火不能燒,火不能燒到。「水不能漂」,這是表示那個忍力,路是很長,尤其是不好走,菩薩路不好走,你要堪忍、堪忍,不斷要堪忍。所以有這個忍,就是不論遇到什麼樣坎坷的環境,譬如火與水,我們都不會去受到影響,堅心立志,不受中途種種的環境影響我們,所以才譬喻火不能燒,「水不能漂」,就是忍的功夫。
「汝之功德,千佛共說不能令盡」。你的功德不是一尊佛讚歎,是千佛讚歎,也是讚歎不完這個功德。我們有付出,就是有人會讚歎。同樣的道理,佛陀開出來的路,走過的道,我們願意這樣跟著走。佛知道過程辛苦,就知道後面在行道的人也是很辛苦,所以他們讚歎。接下來說,
27:36⊙「汝今已能破諸魔賊,壞生死軍,諸餘怨敵皆悉摧滅。善男子!百千諸佛,以神通力共守護汝。」《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二十三》
這段經文要用心,就說「汝今已能破諸魔賊」,就是我們的心。剛剛前面說火啊、水啊,其實過程的辛苦,就像我們將要修行,除了有形的環境種種很辛苦,有人讚歎,但是也有人阻礙。若能撥開阻礙,不怕人家的阻礙,我們道心堅固,精進向前,對的事情就是不受阻礙,層層的難關層層過,為救度眾生,菩薩道難走還是克服走過去,不論什麼樣的障礙。魔的意思就是障礙,或者是毀謗,或者是種種困難,我們都有辦法克服,這叫做「破魔賊」。
常常一句話告訴大家:「我們要『做來囤』。」做來「囤」的意思,就是平時我們要好好用功精進,遇到任何事情你的心能夠穩定,不受影響,所以平時就要做來「囤」。修行要了解一些修行的過程,遇到事情你就不會很快受到障礙,而我們就放棄;修行要修出一番堅定的毅力,所以不受魔,不會受那個障礙的聲音,打消我們向前前進的毅力。就不會被它阻礙到,我們還是向前走,這叫做「破諸魔賊」。
30:53⊙汝今已能破諸魔賊:魔有四種,所謂五蘊魔、煩惱魔、死魔、天魔。前三內魔,四是外魔。
所以魔有四種的魔。所說的四種魔,第一就是「五蘊魔」。「五蘊」,大家在念《心經》,「五蘊皆空」,叫做破五蘊魔。「五蘊」就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這個五蘊,我們將它破除掉,所以叫做五蘊皆空,不受障礙,沒有被煩惱將我們牽纏著。所以「五蘊魔」,被他牽纏到,那就是有魔纏在我們的心,阻礙著我們,我們無法向前前進,這就受五蘊魔將我們阻礙。
接下來,還有「煩惱魔」。煩惱,我們在人間哪一個凡夫沒有煩惱呢?我們要修行,我們就是要一一克服我們的心靈的煩惱,我們要如何去將它克服。這叫做「煩惱魔」。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這些都是煩惱,要如何去將它克服掉。
「死魔」,死,死也不可怕,只要在自然法則之中。我們平時好好地保護這個身體,身體有病積極找醫生,因為這個身體是父母給我們的,我們孝順父母要將身體顧好。就像曾子他病重,要往生的時候,叫他的弟子,說:「掀開我的腳,掀出我的手,看看我的皮膚是不是很完膚無損?」弟子將它一一掀來看,向他說:「很完膚無損。」曾子說:「這樣我放心了,這輩子我將父母留給我的身體,我沒有傷害它,所以我這輩子放心了。」
所以死,這個身軀靈魂要脫體,其實不可怕,只要我們活著的時候,利用我們的身體去做一切利益人群。這是父母給我們的身體,我們沒有去自己自我傷害自己的身體,這就是盡責任,將父母給我的身體,將它照顧直到往生前還是完好無傷,這就是盡孝道。所以到了臨終、死的那時候,沒有煩惱,這輩子做得心安理得。
38:53⊙諸魔賊,即五陰煩惱等。魔亦可比喻為煩惱,故轉稱斷滅煩惱為「破魔」。
40:28⊙我以智慧箭,修定智慧力,摧破魔軍。
41:05⊙自劫家寶。了性空寂,根塵清淨,外魔不作,內障潛消,名破魔賊。
46:17⊙壞生死軍:有貪瞋癡、造身口業,則受生死。塵既不緣,根無所對,生死軍壞。
49:15⊙生死軍:即無明六識等。
49:40⊙諸餘怨敵,皆悉摧滅。
⊙大軍既破,餘惑自消;譬如日出,霜露咸晞。
50:10⊙餘怨敵,即隨情對境之惑業,賊能侵害,軍能攻擊,由得無生忍,故能摧滅一切煩惱諸垢也。
52:00⊙善男子!百千諸佛,以神通力共守護汝:一切妄念,悉轉為善;是諸善念,常護一心;名百千諸佛神通之力所共守護。
~證嚴上人講述於2020年8月21日~
※全文、中英字幕影片:
#妙法蓮華經
![【靜思妙蓮華】 法華經 藥王菩薩本事品 - 破諸魔賊 佛共守護 - 第1868集 20250207](https://i.ytimg.com/vi/n3H_rme8MKs/hqdefault.jpg)
Чтобы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"【靜思妙蓮華】 法華經 藥王菩薩本事品 - 破諸魔賊 佛共守護 - 第1868集 20250207" передвинте ползунок вправо
- Комментарии
Комментарии ФБ